古筝是我国有文件记载的较为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现代古筝出来陕西筝、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朝鲜族伽倻琴等九个传统流派外,还开发出现代筝曲。其形制的现代发展也使其音色变化更为丰富,即可浑厚明亮,又宜华丽优美,既擅长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细腻委婉的情调,又能抒发慷慨激扬、气贯长虹的豪情。其出神入化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古筝现代文化开始于新中国成立,赵玉斋创作《庆丰年》(1953)借鉴复调技术发展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突破了传统筝的演奏技巧;王昌元创作的《战台风》(1965)开发出扫摇四点、密摇、刮奏及使用不确定高音的音区产生噪音来制造台风效果灯创新激发,突破传统古筝培训只能表现轻弹慢揉的情韵,而开发了筝刚柔并济的多样表现力。
70年代赵曼琴在筝技上开发了双弦过渡滑音、和弦长音、快拨及1/5泛音等新技巧,突破传统的八度对称模式,创立了轮指、弹轮、弹摇等几十种信指序构成的“快指序激发体系”,创作的《打虎上山》《井冈山上的太阳红》等筝曲使筝不需改变定弦即可单手演奏五声、七声及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
90年代的《幻想曲》(王建民曲)《箜篌引》(庄曜曲)《溟山》(王中山曲)《黔中赋》(徐晓琳曲)等曲中开发的“扎桩摇”和“悬桩摇”的交替、“双轮双摇”等新手法;尤为重要的是,专业作曲家开始参与筝曲创作,他们引入现代作曲需要设计了许多新调式,这些借鉴梅西安等西方现代技术中人工调式的经验,古代西域调式、日本琉球调式、都节调式的大单运用,甚至创造了全新的“下方小三度家上方小二度”的调式色彩,并在新的调式色彩和多调性连环叠置的定弦方法之上,开发出新颖的演奏技法的改革,使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王建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古筝音乐培训创作的,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已在民族乐器独奏曲及民族管弦乐创作方面卓有成就,在古筝新曲的创作上,他在传统音乐素材的基础上,融合新语汇,以新颖的创作思想,结合现代技法,创作出一批艺术价值较高得古筝作品,对我国古筝器乐创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文由青荷古筝编辑整理,广州古筝培训—青荷古筝